“株洲”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是什么?

株洲 更新于:2025-07-31 18:02
  • 耄耋旮旯

    “株洲”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,与一条重要的河流和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有关。
    具体来说:
    1. "“株”字的来源:" 相传在很早以前,现在株洲市石峰区附近的一段湘江江面上,由于水流冲击和泥沙淤积,形成了一个江心洲,洲上生长着许多野生茅草。当地居民称这种茅草为“"株"”或“"苎"”(zhù)。由于这个江心洲(或水草丛生的地方)比较突出,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地标,人们便以“"株"”来指代这个地方。
    2. "“洲”字的来源:" “"洲"”(zhōu)字本意就是水中的陆地,即江心洲。因此,将“株”和“洲”结合起来,“"株洲"”这个名字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湘江边那个长满茅草(株/苎)的江心洲(洲)的景象。
    3. "演变与发展:"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的发展,特别是铁路(如京广铁路)的修建,株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。虽然原来的江心洲地貌可能已经发生变化,但“株洲”这个名称因为历史渊源和地标的象征意义而被保留下来,并成为了这座新兴城市的名字。
    "总结:" “株洲”这个名字是由指代湘

    举报
  • 一棵豆芽菜

    株洲又名槠洲,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。“株”字可能取自株田之“株”。株洲、株田相距数里,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。“洲”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“洲”。联缀而成地名。一说因地多槠木,且“槠”、“株”同音,故又名“槠洲”。远古时期,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,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。据考古发现,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,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。春秋战国时期,株洲属楚之黔中郡。公元前223年,秦灭楚,巫中地区为黔中郡,株洲属之。公元前202年,建长沙国,株洲是长沙国领地。三国时吴设建宁县,属长沙郡,这是株洲建县之始。公元589年,隋灭陈,废建宁。公元621年,唐高祖武德四年,复置建宁县,属南云州;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,将建宁并入湘潭,直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。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,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。1951年5月,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专辖市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,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。国家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四项安排在株洲建设,即株洲硬质合金厂、南方动力机械公司、株洲电厂、株洲洗煤厂。随后,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、株洲化工厂、株洲电力机车厂、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、省属企业。1956年3月,株洲升格为省辖市,同时新设立市郊区。1965年4月又设立由市管辖的株洲县。1983年5月,为发挥工业城市的中心作用,经国务院批准,将原属湘潭地区的醴陵县(市)、攸县、茶陵县、酃县(今炎陵县)划归株洲市管辖,共辖城市四区(含市郊区)、五县(市)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,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国家级)。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,株洲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、芦淞、荷塘、石峰四个行政区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